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让法律古籍活起来!学界聚焦《大清律集解附例》修复:可补汉文史料之缺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3-06-21 15:49:34

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6月16日,北京沈家本故居举办“沈家本修律与《大清律集解附例》古籍保护价值”主题文化活动。多位专家学者就法律古籍的学术、文献、修复价值等展开交流。沈家本曾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主持活动。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主持了清末修律。其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井胡同,是沈家本晚年居所。目前该故居是“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共设有六间展厅,展示了沈家本生平及修律情况,记录了中国封建司法制度的转型探索历程。

图说:沈厚铎主持活动。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历时近2年,字节跳动资助的104册件珍贵古籍于近期完成修复,并于国家图书馆举办“同心护珍宝 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其资助古籍中就包括清康熙九年(1670)抄本《大清律集解附例(满文)》。

满文文献系研究我国满族历史文化和清代史的重要资料。沈厚铎在活动上表示,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修复,将古籍文化整理、古籍文献修复与古籍数字化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保护古籍,让古籍活起来,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沈家本研究中心主任李雪梅表示,从顺治三年颁行的《大清律集解附例》,到清末沈家本修订完成的《大清新刑律》,《大清律》在清代历朝几经演变,此次国家图书馆修复的康熙抄本《大清律集解附例(满文)》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版本,体现了律典发展源流过程中的连续性、传承性。

图说:李雪梅在活动现场讲解。

“该书承上启下,为之后乾隆年间《大清律例》的制定打下了基础。”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少数民族语文组组长柳森认为,该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一是反映了《顺治律》修律背景与宗旨的变化,二是补汉文史料之缺,印证了清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郭志新用PPT演示了《大清律集解附例(满文)》的修复过程。相关演示显示,该古籍原书破损严重,修复过程中坚持“整旧如旧、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等原则,经此修复,对推进相关各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古籍修复师现场用PPT演示修复过程。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