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解读《大竹县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达州日报网    时间:2023-06-19 10:37:33

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日前,大竹县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县域实际,聚焦制约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进行改革,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印发《大竹县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惠企服务体系


(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大竹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能级攀升、质效提速的浪潮正持续澎湃激荡,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的脉搏强劲有力,不断优化、效应递增的营商环境日益彰显,发展环境日益夯实优化。2022年,大竹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69.69亿元,占GDP比重为61.57%;新增市场主体8333户,净增5923户,居全市第一,实现“个转企”157家。

为持续助推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方案》从创建“一盘棋”联动体系、“一体化”标准体系、“一站式”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要求在党政主导、部门主动、企业主力的改革高规格引领联动体系下,实施打造市场主体创新暨“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财政奖补资金“预拨付”机制、开展项目审批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等覆盖民营经济服务标准、惠企资金“秒速直达”标准、政务服务、惠企服务、制度服务多个方面的多项改革措施,点对点收集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方案》还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出发,通过组建增信、融资、担保三大金融支撑平台,实施开展征信分级管理、开设“天府信用通”专栏链接、压减担保费率、优化担保模式、用好应急转贷等措施,鼓励银行向入驻工业园区企业优先匹配一定额度的免抵押贷款和利率优惠,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规范化的财务制度和经营模式,建立县级担保风险准备金补偿机制及县级业务奖补机制,配套政府性担保公司尽职免责政策,确保政府性担保公司在民营企业担保费率降低至1%以下,进一步优化应急转贷会审流程,提高使用效率,切实发挥50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压舱石”作用,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

搭建降本减负载体

为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聚焦护航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提出搭建企业降本减负三大载体。

通过实施降低制度性成本、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等改革措施,对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解决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制定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民营经济发展配套政策,打造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小升规”企业与本地头部企业加强协作配套,促进其产品、技术融入生产链和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以此搭建起培育发展载体,降低各类制度性成本。

通过加快实施引水入竹工程,落实同网同价用电机制,直供气模式拓宽至“1+3”产业园区,实现全县产业园区内各类规上工业企业用电成本降低;围绕培育壮大“1+2+N”重点产业集群,依托省内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同步采取竹乡英才计划,落实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优先保障性政策;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需求。以此搭建起要素保障载体,助力企业降低降用能、用工、用地等经营性成本。

通过畅通交通大网络,完成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实现“铁公水航”多式联运;打造物流交汇地,支持企业搭建信息平台、设立物流专线、建设园区配载网点,打造物流分拨、冷链仓储、城乡配送三个中心,形成川渝商贸流通新集散地;建立智慧信息网,依托新型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华为智慧城市合作优势,通过“智慧大竹”APP推动产业融合互促,让数字赋能民营经济新路径、数字助推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以此搭建起物流信息载体,降低运营性成本。

构建民营经济样板

为提升经济质量,因地制宜构建产业链,点燃经济增长引擎,《方案》聚焦增强市场发展内生动力,提出构建民营经济三大样板。

从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培育增量三个方向出发,《方案》要求实施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依托省级大竹经开区等“三大平台”,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培优“1+2+N”重点产业集群,强化“1+3”产业园示范带动,打造产城一体新格局,深化科技主体培育、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深化与成都市成华区战略合作等措施。提出到2025年实现入驻总企业600户、规上企业200户、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0户以上等目标,以构建园区升级的“样板间”,点燃经济增长引擎。

从唱响大竹品牌、壮大产业总量、促进三产融合三个方面出发,《方案》提出立足大竹县资源优势,每年预算2500万元经费用于竹、苎麻、糯稻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用好用活“8+5+6”招商机制,盘点三次产业结构组成情况,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农旅文融合发展等措施。要求力争实现到2025年对外开展“东汉醪糟”“大竹白茶”“大竹苎麻”等品牌推介活动不低于30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5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基本实现产供销全链条发展等目标,构建产业升级“样板间”,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方案》还提出要建立“转企升规上市”新机制、搭建纠纷化解新平台、创造链群壮大新模式,通过建立全县民营经济“个转企”“升规入统”培育库、构建企业升级“样板间”、设立民营经济纠纷调解办公室、以“产业链”为抓手开展“链长”筛选活动等措施,力争实现“个转企”“升规入统”每年新增100户以上,力争到2025年,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户、超5亿元企业10户、超亿元企业30户,民营企业纠纷诉讼案较2022年下降30%等目标,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兰楯

来源: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